地形地貌
【地形地貌】??谑械匦温猿书L心形, 地勢平緩,海南島最長的河流——南渡江從中部穿過。西北部和東南部較 高,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,北部多為沿海小平原。全市除石山鎮境內的馬鞍嶺 (海拔222.8米)、舊州鎮境內的舊州嶺 (199.9米)、甲子鎮境內的日曬嶺 (171 米)、永興鎮境內的雷虎嶺 (168.3 米) 等 38 個山丘較高外, 絕大部分為海拔100米以下的臺地和平原。馬鞍嶺為全市最高點。
??谑械刭|構造屬于雷瓊裂谷南部拗陷區。中新世及上新世海南島王五— 文教大斷裂以北至瓊州海峽發生斷陷,形成陸海面積 3135 平方千米的瓊北斷陷盆地,堆積巨厚的新生代 (第三紀) 地層,至全新世 (第四紀),并有多次地震和海底火山活動, 有多期火山巖相間分布于第三紀和第 四紀沉積層之中,出露于地表組成瓊 北基性 (為主) 火山熔巖臺地,分布面積廣。上新世晚期,海島北部地殼 上升,其中也有幾次火山噴發;中全新世以后,北部和東北部地殼緩慢下降,接受沉積。??谑形挥诃偙毙律鷶嘞菖璧刂?,由新生代瓊北斷陷盆地 (為主) 與瓊東北隆起 (東南部) 構成,位于區域性近東西向、近南北 向、北東向和北西向斷裂的交接復合部位。地層主要屬新生代古近紀 (為主) 至第四紀的濱海相、海陸交互相地層。巖漿巖有零星出露的侵入巖和大面積廣布的基性 (為主)、超基性 火山巖。
地貌類型大致分為濱海平原、河流階地、丘陵及熔巖臺地三部分。北部為濱海平原帶,地勢低平,面積廣大,占總面積的52%;中部為南渡江沿江階地帶,占總面積的43%;東南部為丘陵臺地帶,西部為熔巖臺地帶,僅占總面積的 5%。西北部和東南部較高,中部南渡江沿岸低平,北部多為沿海小平原。地表主要為第四紀基性火山巖和松散沉積物大面積分布,濱海以濱海臺階式地貌為主,西 部以典型的火山地貌為主。